目標的智能化電網建設工作。
朱長林說,當前,北京公司正在積極開展智能電網相關技術研究和應用工作。在智能配網建設方面,啟動了建設智能調度、智能變電站、智能配電網、輸變電狀態監測平臺等試點項目,旨在通過智能配電網的建設,使北京城市中心配電網設備更加穩定可靠,網架結構更加合理靈活,自愈功能更加完善,配電網運行風險管控更加規范,全面提升城區中心區的供電可靠性。在電動汽車充電站建設方面,北京公司正在與北京市相關部門一起推進。在智能小區試點方面,通過智能小區用電技術展示項目,集中展示電動汽車充電、智能家居控制等智能用電前沿技術,并將在試點基礎上及時總結經驗,提高應用能力,方便群眾。
目前,國家電網公司首個智能電網示范項目已在北京建成,展示了智能電網的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特征。隨著北京市向著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邁進,預計到2020年,北京電網最大負荷將達到2800萬千瓦,比2009年翻一番,屆時,一張世界一流的城市智能電網必定會建成。
電價 采取分時電價才能真正做到合理用電
如果引導客戶在高峰負荷時少用電,低谷負荷時多用電,這對于我國人民的能源消費觀的改變將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有利于節能設備的廣泛使用,促進該產業的快速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蔡國雄
分時電價
引導居民合理用電
“我們國家的能源很缺乏,于是一些城市前段時間就提出實行階梯電價,我覺得這個提法不太準確,因為從電力系統來講,更應該提倡的是分時電價。”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蔡國雄坦率地說。
他解釋稱,我國的電力系統白天和晚上是一樣發電的,但實際上白天的負荷更大,夜間的負荷更小。尤其是在白天用電高峰時,電網的壓力往往會加大,存在隱患;而到了夜間用電低谷時,電力資源的浪費又很嚴重。
為了保證高峰負荷,電力系統就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因此,有必要提高高峰負荷時的電價,引導用電客戶在高鋒負荷時少用電。與之相反,有必要降低低谷時的電價,鼓勵消費者多用電。
“所以,夜間的電費和白天的電費應該是有區別的。”蔡國雄說,采取分時電價而不采用階梯電價,才能真正做到合理用電。他解釋說,采取階梯電價不甚合理的原因是,階梯電價實際上是變相鼓勵消費者在尖峰負荷時用電,從而并未根本消除潛在的風險。
此外,目前的價格單一機制,導致了民間的高耗能用電設備完全不考慮電力負荷的錯峰問題,對電力系統造成了越來越大的壓力。蔡國雄說,利用價格杠桿調節客戶合理用電,可以緩解用電緊張局面,同時也可以使我國的電力消費更趨合理。
據介紹,目前已經有一些國家和地區開始實施分時電價。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通常作法是,將電價根據時段分為二至三個標準。如果是兩個時段電價,分為白天電價和夜間電價;如果是三個時段電價,分為白天電價、第一深夜(前半夜)電價和第二深夜(后半夜)電價,后半夜的電價較前半夜更便宜。從實施效果來說,達到了預定目標。
分時電價
推動智能電表的應用
分時電價,是智能電網首先需要實現的功能。另一方面,分時電價的實行,也將推動智能電表的應用與推廣。
分時電價,能平衡電網負荷,同時方便人們選擇合理而省錢的用電方式。目前一些地方采用的“冰釋冷空調”,就可選擇在電價最低的晚上,進行空調系統的儲能。而普通居民也可選擇在此時為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充電。
然而,分時電價并不是智能電網要實現的終極目標。未來,國家可能會根據電網的負荷情況等,發布實時電價。到那時,對電價的隨時掌握,將大有裨益。然而要了解實時電價,就需安裝具有分時計費功能的智能電表。
通過智能電表,能讓客戶切身感受到智能電網的存在。除指導家庭用電、削峰填谷外,對于普通家庭,可在自家屋頂安裝太陽能、風能等發電設備,并可將接入家庭用電的負荷并入大電網,這稱之為分布式能源發電。
分時電價,尤其是實時電價的實行,將會推動智能電表的普及應用,從而推動智能電網的發展。沒有浮動的電價,智能電表的作用就發揮不出來。蔡國雄認為,浮動式電價實行后,民眾在用電時就會更多地算經濟賬,“低電價時大家會多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