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工業現狀與展望
華東電網區域電力供需平衡。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1.3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增速同比回落5.8個百分點,主要是受氣溫因素影響,三季度用電量同比下降4.6%,增速環比回落9.7個百分點;區域統調最高用電負荷2.21億千瓦,同比增長2.7%。基建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990萬千瓦,12月底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7億千瓦,同比增長7.2%,其中核電1076萬千瓦,同比增長42.7%。區域電力供需平衡,4月安徽有少量錯峰,7月江蘇日最大錯峰負荷112萬千瓦,福建有少量錯峰;2014年,華東區域發電設備利用小時4617小時,同比降低486小時,其中火電4824小時,同比降低530小時,降幅較大的主要原因是電力消費增長放緩和區域外來電增加較多;風電2144小時,同比降低39小時。
華中電網區域電力供需平衡。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990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增速同比回落4.5個百分點,主要是受氣溫因素影響,其中三季度用電量同比下降2.3%,增速環比回落7.2個百分點;區域統調最高用電負荷1.51億千瓦,同比增長0.9%。基建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798萬千瓦,12月底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8億千瓦,同比增長7.8%,其中水電裝機容量1.3億千瓦,占全國水電裝機容量的43%。區域電力供需平衡,7月河南日最大錯峰負荷90萬千瓦。2014年,華中區域發電設備利用小時4149小時,同比降低113小時,其中水電4047小時,同比提高361小時,火電4275小時,同比降低439小時;風電1959小時,同比降低81小時。
西北電網區域電力供應能力富余。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54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7%,增速同比回落8.5個百分點,是用電增速回落幅度最大的區域,主要是在宏觀經濟趨緩、房地產市場低迷背景下,高耗能行業產能過剩、產品價格下滑導致企業開工率下降(占西北區域全社會用電量比重53%的四大行業用電量增速從上年的17.3%降至2014年的5.8%);區域統調最高用電負荷7147萬千瓦,同比增長3.7%。基建新增發電裝機容量2332萬千瓦,12月底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1.6億千瓦,同比增長13.9%,其中并網風電2346萬千瓦,同比增長47.1%;并網太陽能發電1473萬千瓦,占全國并網太陽能裝機的61%。1月西藏日最大錯峰負荷8.5萬千瓦,7月陜西日最大錯峰負荷116萬千瓦;2014年,西北區域發電設備利用小時4154小時,同比降低457小時,其中火電5233小時,同比降低220小時;風電1863小時,同比降低86小時。
南方電網區域電力供需平衡。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949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9%,增速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是用電增速唯一同比提高的區域,主要是因廣東氣溫因素及經濟運行相對平穩;區域統調最高用電負荷1.36億千瓦,同比增長5.6%。基建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524萬千瓦,12月底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4億千瓦,同比增長6.9%,其中水電1.0億千瓦。海南電力供應緊張,日最大錯峰負荷59.4萬千瓦,累計錯峰電量5.8億千瓦時;2014年,南方區域發電設備利用小時4066小時,同比降低173小時,其中水電3815小時,同比提高540小時;火電4143小時,同比降低645小時,低于全國平均水平564小時,是全國最低的區域,其中云南低于3000小時,電力消費需求放緩以及水電多發是主要原因;風電2060小時、同比提高45小時。
(三)煤電清潔發展現狀及問題
1、煤電清潔發展現狀
(1)煤電結構進一步優化
2014年,火電結構進一步優化,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高參數、大容量、高效環保型機組比例進一步提高。據中電聯初步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3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比例達到77.7%,比2013年提高近1.4個百分點;2005~2014年累計關停小火電機組預計超過0.95億千瓦(見圖6)。
(2)供電煤耗持續下降
根據中電聯統計快報,2013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供電標準煤耗318克/千瓦時,同比下降3克/千瓦時,比2005年下降了52克/千瓦時,煤電機組供電煤耗繼續保持世界先進水平(見圖7)。
(3)污染物減排能力進一步增強
煙塵控制方面。2014年,按照修訂后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燃煤電廠除塵設施進行了大范圍改造,在繼續應用低溫電除塵器、高頻電源、移動電極技術的基礎上,濕式電除塵器等開始在一些新建機組和改造機組上大規模應用。同時,通過優化現有脫硫吸收塔內流場、改造濕法脫硫除霧系統等方式提高了對煙塵的協同脫除能力。經中電聯初步分析,2014年煤電平均除塵效率達到99.75%以上,比2013年提高0.1個百分點。
二氧化硫控制方面。經中電聯初步統計分析,截至2014年底,統計口徑內的燃煤發電機組基本上全部采取了脫硫措施,其中,煙氣脫硫機組容量約7.55億千瓦,約占全國煤電機組容量的91.5%,比2005年提高77個百分點,比美國2011年高31個百分點;其他機組主要為具有爐內脫硫能力的循環流化床鍋爐(見圖8)。
氮氧化物控制方面。經中電聯初步統計分析,截至2014年底,煙氣脫硝機組容量約6.6億千瓦,約占全國煤電裝機容量的80%,比2013年提高了近22個百分點,比美國(2011年)高30個百分點;預計火電煙氣脫硝比重達到72%左右(見圖9)。
環保資金投入方面。2014年,煤電企業積極籌措資金,克服困難,進行了大規模環保設施改造。經中電聯初步測算,僅2014年脫硫、脫硝、除塵建設和改造費用超過500億元,每年用于煤電環保設施運行的費用超過8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