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互聯網+” 未來智能電網美景如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出現一個行業熱詞互聯網+。報告指出: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出現一個行業熱詞“互聯網+”。報告指出: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這一提法一出來,就成為輿論焦點,引發社會熱議。
什么是“互聯網+”?社會上普遍認為,這是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跨界融合,將由此創造出多種新業態,幫助中國企業加速轉型升級。“互聯網+”行動計劃將是國民經濟發展各方面的“互聯網+”,強調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各類信息技術同傳統產業結合,利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實現傳統產業的創新式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信息化。
當前,國家電網公司著力加強信息通信領域的基礎前瞻性研究,深化信息通信(IT)技術與電網技術融合,加快堅強智能電網建設,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這一系列舉措與“互聯網+”行動計劃高度契合。在國家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宏觀背景下,其重要作用和時代特征更為鮮明和突出。通過深入發掘“互聯網+”的精神內涵,著力探索IT技術與電網技術融合發展模式,不難發現未來智能電網發展的一些新趨向,以及對IT技術的新需求。
第一,未來智能電網將更加堅強柔性。隨著遠距離和超遠距離輸電的實現,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持續接入,電力調度范圍更廣,電網結構日益復雜,電網本體作為能源互聯網的硬件基礎必須足夠強壯和柔韌。只有形成以特高壓為骨干網架的大規模互聯網架,才能實現更加廣泛和更大規模的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同時,各級電網只有規劃科學、結構合理、運行靈活,才能提供安全可靠的電力供應。為此,需要通過廣域傳感和測量技術廣泛采集電網運行相關信息,利用高速信息通信網絡結合先進計算和柔性控制等技術,實現電網和電源側的快速響應,提供高質量的供電服務。
第二,未來智能電網將更加貼近客戶。新形勢要求電網在更高層面上實現“以用電客戶為中心”,不是簡單地聽消費者需求、解決消費者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讓消費者參與能源生產消費鏈條每個環節,打造一個開放的生態體系,吸引更多參與者進入能源價值鏈,就像互聯網行業一樣,匯集全社會的智慧,與客戶共同贏得未來。在這個鏈條上,通過收集大量客戶信息,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刻畫客戶行為,深入了解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
第三,未來智能電網將發揮更重要的能源平臺和橋梁作用。未來的智能電網,是網架堅強、廣泛互聯、高度智能、開放互動的能源互聯網。它將廣泛連接能源生產者和消費者,承擔電力能源傳輸的重要作用。利用互聯網模式,能實現消費者和生產者的信息共享,促進能源像信息一樣實現全球范圍的自由流動。進而在此基礎上構建綜合服務平臺,提供豐富的多元化服務,拉動上下游及相關產業快速發展,推動形成良性發展的產業生態圈。因此,電網只有通過大規模分布式實時計算各類海量信息和數據,在能源流動大趨勢下進行精準預判,在區域范圍內通過智能化電網控制設備自組織、自適應能源生產者和能源消費者的平衡關系,才能實現能源消費者和生產者緊密結合、快速對接,提供自由化的供電服務。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