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電力市場化建設的突破口 簡政放權引來爆發
編者按2005年3月,吉林炭素與國電吉林龍華熱電開展全國首單電力大用戶直購電交易之后,作為國家及有關部委推動電力市場化建設的突破口,在之后10年間,我國除港、澳、臺之外的省級行政區中,有24個開展了不同程度
大部分省份要求參與交易試點的機組必須為火電機組,單機容量規模一般在30萬千瓦及以上,交易電量有些也受到限制。
比如,江西省要求發電企業年度累計交易規模不高于5億千瓦時,其設備利用小時數(含交易、代發、外送等電量)原則上不高于5600小時,發電企業可與多個電力用戶進行交易,但電力用戶只能與一家發電企業進行直接交易。
也有部分省份試點了新能源發電參與直接交易。比如,內蒙古將風電、光伏發電等納入內蒙古電力多邊交易市場,規定集中式光伏、風力發電企業可參與直接交易,交易電量按照用電企業增量生產用電量的20%匹配,單個新能源企業每月參與交易的總電量不能超過該發電企業2015年上半年月平均實際發電量的20%。
在電量的計劃安排上,一些省份將交易電量納入了年度計劃電量,但大部分省份采取增量交易的方式。比如,山東省電力直接交易電量就不計入計劃內電量。江西省甚至探索用電量在5億千瓦時以內的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進行全電量交易。
在交易規則的安排上,雙邊協商直接交易占據主流,利用在線平臺集中競價交易被各地視為未來發展方向。
安徽省試點了自由協商交易和集中撮合交易兩種交易模式,交易次數為每年兩次。湖南試點形成了直接協商和集中撮合交易兩種方式并行的局面,在兩種交易方式的總量安排上,以直接協商為主(約占總交易電量的8成),撮合交易為輔(約占總交易電量的2成)。云南省的交易方式最為豐富,云南電力市場交易采用集中撮合交易、發電權交易、掛牌交易、直接交易4種交易模式。云鋁以2014年基數電量作為2015年基數電量,其他電解鋁用戶基數電量按云鋁2014年基數電量占其全年電量比重進行確定。
在輸配電價核定上,部分省份獲得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的輸配電價批復,一些沒有獲得批復的省份采取了諸如價格傳導、參照電網前幾年平均線損等方式來確定電價。比如,陜西省采取價差傳導模式組織交易,即供需雙方自主協商發電機組上網電價,將協商確定的上網電價與政府批復上網電價間的價差,等額傳導至用戶對應類別目錄電價中的峰谷分時電度電價,基本電價維持現行標準不變。黑龍江省物價局則參照近兩年電網實際損耗率來確定輸配電價。
從2013年下半年至今,試點的各個省份陸續出臺了試點的辦法、規則等規范性文件,并且有些規則在試點過程中進行了修訂,以使其更加規范化和適合交易實際。以地方為主力的大用戶直購電試點,雖然每省各有特色,但為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交易模式進行了探索、積累了經驗。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