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推動智能微電網、虛擬電廠等技術 優先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
7月24日,四川省南充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等部門發布了關于印發《南充市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推動智能微電網、“光儲直柔”、機電系統智慧運維、蓄冷蓄熱、負荷靈活調節、虛擬電廠等技術應用,優先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充分利用低谷電力。探索建筑用電設備智能群控技術,在滿足用電需求的前提下,合理調配用電負荷,實現電力少增容、不增容。引導建筑供暖、生活熱水、炊事等向電氣化發展,到2030年建筑用電占建筑能耗比例超過65%。推進新建公共建筑全面電氣化,到2030年全面電氣化比例達到20%。
詳情如下:
關于印發《南充市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級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南充市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專項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南充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南充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南充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2024年7月19日
南充市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系列決策部署,有效控制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量增長,實現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按照《四川省碳達峰實施方案》《四川省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專項行動方案》《南充市碳達峰實施方案》等有關文件,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生態優先、節約優先、保護優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系統觀念,統籌發展和安全,以綠色低碳發展為引領,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和鄉村建設行動,加快轉變城鄉建設方式,促進我市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工作原則
——堅持民生導向、發展共享。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優化建筑能源消費結構,轉變建筑生產建造方式。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線,動員社會各界參與節能,推動形成綠色化生產和生活方式,把實現碳達峰目標與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緊密結合,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成果,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堅持系統觀念、統籌發展。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注重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加強頂層設計,制定達峰目標,強化結果控制,梳理工作重點,緊抓工作難點,合理確定工作節奏,統籌推進節能與減碳。
——堅持因地制宜、因類而異。充分考慮區域經濟發展、建筑類型、投資主體等方面的差異,注重區分城市和農村以及各類建筑和基礎設施,科學確定節能減碳目標,鼓勵部分有條件區域率先實現碳達峰。
——堅持創新引領、轉型發展。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大科研創新力度,加強核心技術攻堅,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完善技術供給體系,加快轉變城鄉建設方式,推動城鄉建設低碳轉型。
——堅持雙輪驅動、共同發力。充分發揮政府主導和市場機制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實施共建共享,充分調動各方主動參與實施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工作,形成政策合力,推進建筑綠色化、低碳化、工業化、智能化協同發展。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建筑節能水平大幅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用能結構和方式更加優化,可再生能源應用更加充分;建筑品質和工程質量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人居環境質量大幅改善;人民綠色生活方式初步形成,建筑綠色低碳運行初步實現;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初步建立,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2030年前,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達到峰值;降低建材消耗、強化綠色出行以及提高碳匯能力等措施對社會碳減排貢獻進一步加大。城市整體性、系統性、生長性增強,“城市病”問題初步解決;“大量建設、大量消耗、大量排放”基本扭轉;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基本形成,為實現碳中和奠定堅實基礎(具體目標詳見附件)。
二、重點任務
(一)優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和環境
1.優化全市空間布局。積極開展綠色低碳城市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剛性約束條件合理確定城市規模,合理構建“1+6+N”城鎮體系,推動城鎮群建設向資源集約與高效利用方向轉變,逐步實現從“城中建園”到“園中營城”。倡導綠色低碳規劃設計理念,全面推進城鎮綠色規劃、綠色建設、綠色運行管理,推動低碳城市、韌性城市、海綿城市、無廢城市建設,探索新生態環境導向(EOD)的城市發展模式。加強生態廊道、景觀視廊、通風廊道、濱水空間和城市綠道、綠廊、綠化帶等統籌布局,留足城市河湖生態空間和防洪排澇空間。新城新區合理控制職住比例,促進就業崗位和居住空間均衡融合布局。
2.嚴格既有建筑拆除管理和推動城市更新。堅持從“拆改留”到“留改拆”,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除違法建筑、經專業機構鑒定為危房且無修繕保留價值的建筑、存在重大火災隱患且無法整改的建筑外,不大規模、成片集中拆除現狀建筑,加強修繕改造,補齊城市短板,注重提升功能,增強城市活力,城市更新單元(片區)或項目內拆除建筑面積原則上不應大于現狀總面積的20%,盤活存量房屋,減少各類空置房。支持利用存量閑置房屋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補齊城市配套設施和人居環境短板。
3.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園林綠化提升。加強屋頂和立體綠化,提高鄉土和本地適生植物應用比例。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8.9%,城市建成區擁有綠道長度超過1公里/萬人。
(二)優化城市建設用能結構
4.提升建筑用能電氣化水平。推進電能替代,提升水電清潔能源消費占比,推廣熱泵熱水器、高效電爐灶等替代燃氣產品,推動高效直流電器與設備應用。推動智能微電網、“光儲直柔”、機電系統智慧運維、蓄冷蓄熱、負荷靈活調節、虛擬電廠等技術應用,優先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充分利用低谷電力。探索建筑用電設備智能群控技術,在滿足用電需求的前提下,合理調配用電負荷,實現電力少增容、不增容。引導建筑供暖、生活熱水、炊事等向電氣化發展,到2030年建筑用電占建筑能耗比例超過65%。推進新建公共建筑全面電氣化,到2030年全面電氣化比例達到20%。
5.提高建筑可再生能源應用比例。鼓勵產業園區、大型建筑實施光伏建筑一體化。支持發展分布式光伏,擴大太陽能光伏在城市公共空間照明等方面應用。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供暖,積極推廣太陽能光熱建筑應用。推進營山、南部等地熱資源勘探開發,因地制宜開展地熱資源綜合利用,推廣空氣源等各類電動熱泵技術。到2025年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新建公共機構建筑、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25%。推動建筑熱源端低碳化,綜合利用熱電聯產余熱、工業余熱,根據實際情況應用盡用。
(三)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建設
6.構建綠色高效綜合交通網絡。合理布局城市快速干線交通、生活性集散交通和綠色慢行交通設施,推進城市道路體系補短板,完善城市快速路網,持續提升主次、干路品質。加強建設新能源汽車充換電樁(站)、加氣站、加氫站、分布式能源站等設施。因地制宜開展人行道凈化和自行車專用道建設專項行動,加大城市公交專用道建設力度,提升城市公共交通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到2030年,已建成區域結合城市更新改造,穩步推進路網加密;新建區路網密度不低于8公里/平方公里,新建商業與就業集中區路網密度不低于10公里/平方公里,新建工業區路網密度不低于4公里/平方公里。
7.開展節水型城市和海綿城市建設。實施城市老舊供水管網更新改造,推進管網分區計量,提升供水管網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廣節能低碳節水用品,到2030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8%以內。持續增強城市韌性,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綜合采用“滲、滯、蓄、凈、用、排”方式,積極爭創省級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平均可滲透面積占比達45%。
8.推進城市綠色照明與基礎設施智能化。加強城市照明專項規劃和設計,控制過度亮化和光污染,合理規劃多功能燈桿建設,強化照明設施管理維護。到2030年,城市照明中LED等高效節能燈具使用占比超過80%,30%以上城市建成照明數字化系統。
9.推動生活污水和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利用。加快完善污水收集系統建設,實施污水收集處理設施改造和城鎮污水資源化利用行動,提升城鎮污水資源化利用水平。到2030年,全市平均再生水利用率達30%。全面推行垃圾分類、減量化和資源化,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大力推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100%推進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到2025年,市轄城區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大于等于60%,回收利用率大于等于35%,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5%以上。
(四)建設綠色低碳社區
10.加快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打造形式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社區。推廣功能復合的混合街區,倡導居住、商業、無污染產業等混合布局。建設串聯若干個居住社區的自行車道、步行道等慢行網絡,構建十五分鐘社區生活圈。完善城市居住社區的服務配套體系,按照《社區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標準》等要求配建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活動空間,補齊城市居住區的建設短板。鼓勵服務企業提供居家養老、家政、托幼、健身、購物等生活服務,在步行范圍內滿足業主基本生活需求。到2030年市轄區內完整居住社區覆蓋率提高到60%以上。
11.推進綠色社區創建行動。持續開展綠色社區創建行動,推進居住社區基礎設施綠色化改造和人居環境建設整治。在社區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中全面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到2030年60%以上的城市社區先行達到綠色社區創建要求。探索近零碳社區和零碳社區建設。推進社區充換電設施建設。
12.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培育社區綠色文化,鼓勵居民采用綠色家電產品,減少使用一次性消費品。鼓勵綠色出行和綠色消費。鼓勵部分空間、部分時間等綠色低碳用能方式,倡導隨手關燈等節能習慣。鼓勵選用新能源汽車和公共交通工具。
(五)全面推進綠色低碳建筑
13.持續開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加強綠色建筑規劃、設計、施工和運行全過程質量監管。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全市城鎮星級綠色建筑占比達到30%以上,政府投資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部達到一星級以上。
14.提升新建建筑節能標準。嚴格執行新建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逐步提高節能標準,推動低碳建筑規模化發展,鼓勵建設零碳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建設。2030年前新建居住建筑本體達到75%節能要求,新建公共建筑本體達到78%節能要求。
15.實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加強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診斷評估或鑒定,對具備改造價值和條件的居住建筑要應改盡改,改造部分節能水平應達到現行標準規定,提高建筑用能效率和室內舒適度。大力實施包含建筑節能、照明、電梯、節水、降噪、綠道網絡、雨污分流和管網改造等內容的既有居住建筑(老舊小區)綠色化改造。持續推進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點城市建設,到2030年地級以上重點城市全部完成改造任務,改造后實現整體能效提升20%以上。
16.加強建筑節能運行管理。推進公共建筑能耗監測和統計分析,逐步實施能耗限額管理,推行建筑能效測評標識,開展建筑領域低碳發展績效評估。加強空調、照明、電梯等重點用能設備運行調試保養提升設備能效,到2030年實現公共建筑機電系統的總體能效在現有水平上提升10%。強化建筑低碳化運營管理,逐步實施能耗定額制度。推進公共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做到縣級及以上公共機構重點用能單位、集中辦公區全面落實合同能源管理制度。
(六)建設綠色低碳住宅
17.提升住宅設計建造水平。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合理確定住宅朝向、窗墻比和體形系數,充分利用日照和太陽能,降低住宅能耗。合理布局居住生活空間,鼓勵大開間、小進深,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和天然采光。提高住宅聲環境質量設計建造水平。倡導靈活可變的居住空間設計,減少改造或者拆除產生的資源浪費。推動新建住宅全裝修交付使用,減少二次裝修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積極推廣整體衛浴和廚房等模塊化部品應用技術,實現部品部件可拆改、可循環使用。積極推行以“綠色、低碳、智能、安全”為核心技術指標的“好房子”住宅設計建造標準。
18.提高住宅管理服務水平。加強住宅共用部位維護管理,延長住宅使用壽命。引導物業服務企業對小區實施節能環保管理、提高住宅運維管理水平,提高共用設施設備維修養護水平,提升智能化程度。
(七)推進綠色低碳建造
19.推廣裝配式建筑與智能建造。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全面推進砼結構、鋼結構等裝配式建筑發展,推廣鋼結構住宅。提高預制構件和部品部件通用性,推廣標準化、少規格、多組合設計。到2030年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當年城鎮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50%。支持各地實施智能建造試點示范創建行動,建設一批
試點項目,總結推廣智能建造新技術、新產品創新服務典型案例和政策機制。配合搭建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推廣數字設計、智能生產和智能施工。2030年前積極培育智能建造產業基地和一系列建筑機器人產品。
20.加強施工消耗管控與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積極推廣節能型施工設備,監控重點設備耗能,群控管理同類設備設施。推廣建筑材料工廠化精準加工、精細化管理,到2030年施工現場建筑材料損耗率比2020年降低20%。加強施工現場建筑垃圾管控,到2030年新建建筑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排放量不高于300噸/萬平方米。持續推行建筑垃圾源頭減量,規范建筑垃圾堆放、中轉和資源化利用場所建設、運營管理,提升再生產品的市場使用規模。推進建筑垃圾的集中處理、分級利用,完成省級下達目標。
21.大力推廣綠色建材。推廣新型功能環保建材產品與配套應用技術。優先選用獲得綠色建材認證標識的建材產品,建立政府工程采購綠色建材機制。到2030年星級綠色建筑100%推廣綠色建材。鼓勵有條件的地區使用木竹建材。
(八)提升縣城綠色低碳水平
22.開展綠色低碳縣城建設。因地制宜推行大分散與小區域集中相結合的基礎設施布局,建設綠色節約型基礎設施。結合實際強化縣城建設密度與強度管控。推行“窄馬路、密路網、小街區”, 道路紅線寬度小城市和建制鎮不超過40米,中等城市不超過55米,大城市不超過70米, 廣場集中硬地面積不超過2公頃,步行道網絡應連續通暢。
23.合理控制縣城建筑高度。建筑高度要與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新建住宅以6層為主,最高不超過18層;確需建設18層以上居住建筑的,應嚴格充分論證,并確保消防應急、市政配套設施等建設到位。
(九)推進綠色低碳鄉村建設
24.推廣綠色低碳農房設計理念與建造技術。積極推廣四川省抗震設防、綠色建造、低碳用能、結構安全、功能完善的農房建設標準和圖集。推廣采用高能效照明、灶具等設施設備。提升農房綠色低碳設計建造水平,提高農房能效水平,到2030年建成一批綠色農房,鼓勵建設星級綠色農房和零碳農房。
25.推進農房可再生能源應用和電氣化。推進太陽能、地熱能、空氣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在鄉村供暖、供電、炊事等方面應用。大力推動農房屋頂、院落空地、農業設施加裝太陽能光伏系統,鼓勵建設鄉村智能微電網。提高鄉村電氣化水平,鼓勵炊事、供暖、照明、交通、熱水等用能電氣化。
(十)提升鄉村人居環境質量
26.營造自然緊湊鄉村格局。建設綠色低碳村莊,提升鄉村生態和環境質量。農房和村莊建設選址要安全可靠,順應地形地貌,保護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脈絡。鼓勵新建農房向基礎設施完善、自然條件優越、公共服務設施齊全、景觀環境優美的村莊聚集,農房群落自然、緊湊、有序。
27.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與利用。堅持分區分類推進農村污水處理,加強農村廁所與生活污水治理銜接,科學推進廁所糞池與生活污水協同治理,鼓勵就近就地資源化利用。科學選擇治理模式和治理工藝,優先選取經濟實用、效果明顯、運維方便、適宜推廣的設施設備。探索推進節能降碳技術改造。
28.推動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與利用。倡導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從源頭減少農村生活垃圾產生量。持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轉運處置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村收集、鄉鎮運輸、市縣處理”為主,片區處理、就地就近處理為輔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
三、強化保障措施
(一)建立完善法律法規和標準計量體系。執行《四川省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辦法》等城鄉建設碳達峰相關法規規章,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制度,明確責任主體。建立工程規劃設計施工運行改造低碳標準及技術體系。執行建筑節能、綠色建筑、零碳建筑、綠色建造等地方標準。建立城市、縣城、社區、行政村、住宅開發項目綠色低碳指標體系。完善市公共建筑節能監管平臺,推動能源消耗數據共享,加強建筑領域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
(二)構建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模式。以綠色低碳為目標,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發展模式,健全政府主導、群團帶動、社會參與機制。因地制宜“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城市體檢評估制度。探索建立鄉村建設評價機制。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等,推動數字建筑建設,加快城鄉建設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節能服務產業,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探索節能咨詢、診斷、設計、融資、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綜合服務模式。
(三)建立產學研一體化機制。圍繞城鄉建設綠色低碳轉型需要,配合省上開展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示范和產業化應用,推動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培育協同發展。整合優化行業產學研科技資源,推動高水平創新團隊和創新平臺建設,加強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鼓勵領軍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產業園區、金融機構等力量,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多種形式的創新聯合體,創建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或省級創新基地、創新平臺。
(四)完善金融財稅支持政策。完善支持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的相關財政政策,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完善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政府采購需要標準,在政府采購領域優先推廣綠色建材應用,建設綠色建筑。強化綠色金融支持,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和商業自主原則下,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支持城鄉建設領域節能降碳。鼓勵開發商投保全裝修住宅質量保險,強化保險支持,發揮綠色保險產品的風險保障作用。合理開放城鎮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市場,應用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手段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完善差別電價、分時電價和居民階梯電價政策,加快推進供熱計量和按供熱量收費。
四、加強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委員會統一領導下,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會同發展改革、自然資源、財政、生態環境、農業農村、統計、機關事務等部門加強協作,形成工作合力,扎實推進工作實施。各縣(市、區)應建立部門協同聯動工作機制,履職盡責,抓好組織實施,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工作。因地制宜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建筑應用試點,鼓勵綠色低碳城市、綠色低碳縣城、綠色低碳社區、綠色低碳鄉村建設,逐步構建覆蓋當地氣候區的試點體系。
(二)強化目標責任考核。各縣(市、區)應科學制定屬地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細化方案,明確任務目標,制定責任清單,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落細,及時總結好經驗好作法,并于每年10月20日前將當地貫徹落實情況報送至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三)加大培訓宣傳。將碳達峰碳中和作為城鄉建設領域干部培訓重要內容,提高綠色低碳發展能力。通過業務培訓、比賽競賽、經驗交流等多種方式,提高規劃、設計、施工、運行相關單位和企業人才業務水平。加大對優秀項目的宣傳力度,配合開展好 “節能宣傳周”“川渝住博會”等活動。宣傳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參與減碳行動,形成社會各界支持、群眾積極參與的濃厚氛圍。
本方案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責任編輯:雨田
-
四川南充:推動智能微電網、虛擬電廠等技術 優先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
2024-07-25虛擬電廠 -
江蘇鹽城公司吳兵雜文集《引以一》公開發行
2023-01-04江蘇鹽城公司吳兵 -
國網新源山東文登抽水蓄能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
2023-01-02抽水蓄能電站
-
如何讓風電機組更聰明、更智能?
2020-06-28中國海裝,智能風機,智慧風電 -
蒙西電網:穩推電力現貨市場建設 助力電力多邊交易
2019-01-30蒙西電網 -
除了國網、南網 我們國家還有哪些地方獨立電網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