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水澤潤攀枝花
驕陽如火、晴熱干燥,山路逶迤、蜿蜒曲折。6月8日,記者走在四川攀枝花彝族鄉混撒拉村的山路上。特殊的氣候和地貌,讓當地持續干旱,種植點高、水源點低成為農業發展的障礙。盡管金沙江常年奔流不息,而周邊的農民始終用不上水。但這一問題,現在卻被破解,如今的攀枝花到處是水潤沃土的美麗景象。
3.8千米管道 引金沙江水澆灌果園
攀枝花仁和區彝族鄉混撒拉村64歲的李德,是當地第一批種芒果的村民。回憶起帶領村民靠種芒果脫貧致富的經歷,他滿是感慨:“起初并不順利。芒果喜旱,但在開花季節卻需要給足水,否則影響口感和產量。果園都建在陡峭山坡,澆水成了問題。芒果從培育到見效益要五年,磕磕絆絆培育了些年,在村民漸漸轉變觀念由不認可到認可,鉚足勁兒要靠種芒果致富的當口,2010年春天村里卻遭遇了大旱。水從哪來?愁壞了的李德四處打聽。建提灌站,將山下水庫的水引到山上村民果園中。攀枝花供電公司為村里投資15萬元,修建了2000米輸水管道、配備一臺400千伏安變壓器。
2013年又逢大旱,水庫干涸,蓄水池見底。擺在李德面前的是兩條路,一是從別的地方調100萬立方米水,或者再建大型提灌站從金沙江調水。“遠水不解近渴,還是要建大型提灌站,永絕后患。”李德堅定地說。
44天的工期迫在眉睫,為施工點接電是當務之急。仁和區供電公司興隆供電所謝學輝說:“為了保障施工進度,電要走在前面。安裝提灌站專用變壓器、架設臨時照明用電、抬桿、敷設線路。那幾條僅容一人通過的羊腸小道崎嶇蜿蜒、荒草齊腰,我們來來回回走了無數次。”2013年5月10日,500千伏安專變架好、4座總容量4500立方米的蓄水池建成。當帶著泥沙的金沙江水順著直徑約40厘米的管道噴涌而出的時候,混撒拉村鞭炮齊鳴。“3000畝芒果有救了,村民致富有奔頭了。”李德說。
如今,靠著種植芒果脫貧致富的混撒拉村村民李天翠,坐在自家三層的小別墅中,仍舊對這幾年生活的變化唏噓不已:“以前,靠著種幾畝水稻、賣雞蛋勉強維持生計,供孩子讀書。后來電好了,水足了,家里芒果擴種到了60畝,因為品質好,遠銷云南、海南,甚至到了新加坡。去年,家里賺了60萬。外出打工的兒子也回來幫忙打理果園了。”
混撒拉村410戶農戶,憑借兩萬畝芒果園,2017年實現年收入超過5000萬元,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8基電桿幫100人 解決了用水難題
6月8日,記者站在金花塘彝族村村民翁古尺體家的院子中,很難將他家與“貧困戶”3個字聯系在一起。彝族風格的堂屋干凈敞亮,電視、冰箱一應俱全。
翁古尺體所在的村是從涼山遷來的易地移民彝族聚居村,是省級貧困村。“剛遷來時,生活條件很差,人和牲畜混居在一起。用電用水都不方便。”身著彝族民族服飾的翁古尺體指著墻角的鍘草機說,“有了電,家人住上了寬敞的新房,搭建了牲畜棚,衛生、干凈。”金花塘彝族聚居村全村1598人,2017年,米易縣供電公司投資460萬,按照每戶均配3千瓦的標準進行電網改造升級,實現了一戶一表。“村里建了57口蓄水池,通過電抽水,將海塔水庫的水抽過來,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方便用水。除了養牛、羊、雞,村民們也開始了多品種種植,椪柑、芒果、當歸、蒼術等水果和藥材讓村民的錢袋子逐漸鼓了起來。村里去年實現人均收入1.25萬元,生活面貌煥然一新。”金花塘村黨支部書記吳復俊說。
因水而走向新生活的不止金花塘彝族村一地。仁和區大龍潭鄉迤資村被稱為“小火山”,藏在海拔1000多米的深山中。記者乘坐的車子一路在黃土地上顛簸,多少個“峰回路轉”后,才到村口。地如其名,這里不僅干旱少雨,方圓幾千米也找不到一個水源點。“井打了不少,費了很多勁兒,就是不見水。”迤資村村主任熊會文說。山腳下是金沙江菁門口段,看得到滾滾江水向東流,吃水卻是困擾村民的最大難題。“每天早上,村民趕著牲口到江邊打水,等回到村里日頭已經老高了。休息一會兒,再去打水。一天的時間都耗費在取水上。”熊會文說。
2009年,仁和區供電公司與村民一起尋找水源,在山間找到一眼拇指粗的泉眼。為了將泉水引到村里,該公司架設了電桿8基、線路400多米。“在硌腳的黃土路上施工,頭頂著火辣辣的太陽,曬花臉曬脫皮是常事。山路陡峭,電桿只能靠肩扛手抬、絞磨拉。”熊會文說,“電桿立起來了,把我們這100個村民從喝水難中解放出來了。”
39.4萬畝土地 有了發展的底氣
6月11日,芒種節氣剛過,四川攀枝花米易縣撒蓮鎮灣崍村村黨支部書記周飛伍悠閑地檢查著電力滴灌線路,不斷冒出的清水滋潤著每一寸土地。在這個年人均收益達到1.58萬的農業大縣,卻少見農民田間地頭的奔忙。
米易縣擁有耕地39.4萬畝,屬亞熱帶干熱河谷立體氣候,具有年平均氣溫20攝氏度、全年日照約2700小時這樣得天獨厚的種植條件。安寧河谷沃野千里,但水源點低、農作物種植點高,尤其山區溝壑縱橫、盆地交錯,灌溉成為發展農業的一大難點。
“電網改造升級前,不能滿足抽水用電需求。村里有耕地1200畝,人均收入5800元,只能種植甘蔗、茄子、四季豆。”周飛伍說,“電網改造升級后,村里用電泵將水抽送到蔬菜溫室大棚;丘陵地區建了四五個提灌站,引水上山。”目前,灣崍村有變壓器11臺、抽水專用變壓器兩臺,總容量達3740千伏安。水足了,村民們不僅將種植面積擴大到1800畝,更是掐準市場脈搏,“稻菜輪種”,既種植糧食,又搶占早春蔬菜的商機;山上種植的芒果和椪柑也讓收益滾滾而來。充足電力推動農業發展,帶來的實惠遠不止“澆水”這一方面。
大水漫灌這種落后的生產方式早已被村民摒棄,取而代之的是省時又省力的滴灌技術。如果說使用電水泵、建提灌站構建了農田的“筋骨”,電力滴灌就如毛細血管一樣,將水源引向深入,讓農業標準化種植躍升了一個臺階。“采用滴灌技術,地里不生雜草,可以精準施肥。用柴油作動力澆地,每畝地人工除草施肥成本要兩三百塊錢,電力滴灌只需要30塊錢。”周飛伍說。
優質電能給了米易縣發展的底氣。“不久前,120萬噸番茄經過‘蓉歐快鐵’銷往了歐洲。米易縣是國家南菜北調基地、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米易縣副縣長熊玉蘭自豪地說:“‘有了水,扁擔也能發芽’,在農業灌溉、農村標準化發展的背后,是供電企業的大力支持。”
電通水來,破解干旱難題,解決水源“最后一公里”問題。攀枝花供電公司按照“水源在哪里,線路就架到哪里,供電服務就延伸到哪里”,積極推進農網改造升級,提升優質服務水平,改善民生,服務美麗鄉村建設。目前,攀枝花供電公司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共惠及2.14萬戶居民。
眼見著水潤沃土百草繁盛,眼見著電助果蔬銷遠方,眼見著農村美,眼見著生活興。
責任編輯:蔣桂云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專訪國網董事長毛偉明:盡快形成能源互聯網的產業鏈
2020-10-10國家電網,毛偉明,5G -
人民日報刊載|國家電網董事長毛偉明:為做好“六穩”“六保”提供可靠電力支撐
2020-10-10國家電網,毛偉明,電氣裝備 -
南方供暖路徑初探——剛性需求下的順勢而為
2020-09-24清潔供暖,綜合能源服務,清潔供熱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專訪國網董事長毛偉明:盡快形成能源互聯網的產業鏈
2020-10-10國家電網,毛偉明,5G -
人民日報刊載|國家電網董事長毛偉明:為做好“六穩”“六保”提供可靠電力支撐
2020-10-10國家電網,毛偉明,電氣裝備 -
國家電網:光伏扶貧總關情
2020-08-14國家電網,電網企業,電網,能源電力
-
南方供暖路徑初探——剛性需求下的順勢而為
2020-09-24清潔供暖,綜合能源服務,清潔供熱 -
南方電網公司召開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會議 學習中央有關文件和會議精神 部署推進黨建重點工作
2020-06-28南方電網,能源,中央文件 -
云南電網大理供電局建設南網首個230MHz無線物聯專網
-
如何讓風電機組更聰明、更智能?
2020-06-28中國海裝,智能風機,智慧風電 -
蒙西電網:穩推電力現貨市場建設 助力電力多邊交易
2019-01-30蒙西電網 -
除了國網、南網 我們國家還有哪些地方獨立電網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