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領域引入互聯網巨頭
對于能源企業來說,不管是不是情非得已,門口的“野蠻人”這次看來是真的要進門了。
阿里和騰訊爭相布局互聯網+,雙方的競爭已經有了一段時日。不過,首次直接宣布連接電網的,還是馬化騰前往成都所取得的成果。
根據國網四川電力公司與騰訊的合作協議,雙方的“互聯網+電網”項目將以“互聯網+”解決方案為抓手,以騰訊智慧城市為平臺,依托國網四川電力的電力智能化服務和品牌建設需求,結合騰訊在網絡社交、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的領先優勢,在智慧電力、營銷服務、品牌建設等領域開展業務合作。
而在騰訊之前,阿里巴巴集團也已介入了能源電力行業。2015年4月,中國光伏逆變器龍頭陽光電源同阿里云簽署合作協議,共同為客戶提供基于阿里云計算平臺的智慧光伏電站設計、建設、智能運維等相關服務;阿里云成為陽光電源面向智慧光伏電站、能源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業務領域的重要合作伙伴。
通過阿里云提供海量的計算、存儲和網絡連接能力,陽光電源的“智慧光伏云”可以為用戶建立標準化、精細化的運行維護管理平臺,實現旗下所有光伏電站的實時標準數據信息共享、自動化管理、電站設備故障預警、遠程專家咨詢和大數據分析、收益結算、知識庫建設等功能。
長期以來一直以傳統、保守和重資產屬性著稱的能源行業,不管是被動還是主動,正在被席卷全國的“互聯網+”的大潮重新洗禮。
不過,包括上面提到的騰訊和阿里巴巴的案例,互聯網企業目前和能源電力行業的牽手大多僅僅是為了試試水溫,能源電力行業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可謂又愛又怕,因為互聯網企業投身能源電力行業的優勢和劣勢都十分明顯。
互聯網巨頭優勢一、同億萬消費者直接互聯
能源電力作為人類社會正常運行的基礎動力,在普通民眾的生活和生產中無處不在,而且隨著交通工具電氣化,尤其是電動汽車的普及,人類社會將實現完全電氣化。
但是,傳統的能源電力生產和配送企業由于各種原因,嚴重缺乏服務消費者的意識,也沒有合適的面向消費者的服務窗口,這恰恰就是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進入能源電力行業最大的優勢。
互聯網企業完全以消費者為導向的基因,數億的存量用戶,以及通過各種終端同用戶互動的能力,是能源電力企業遠遠難以望其項背的,這就是電網需要微信幫助以向用戶提供線上服務的原因。
互聯網巨頭優勢二、平臺化布局享盡數據資源
BAT多年來的發展方向就是平臺化,致力于構建圍繞公司核心業務的互聯網生態圈,三家公司所能駕馭的資源早已遠超其公司所擁有的業務本身,包括生活消費、傳媒娛樂、金融、交通物流、家居住房、智能硬件、醫療健康、教育進修等諸多板塊,幾乎在所有社會生活領域都有信息入口和服務出口。
依靠信息入口,互聯網企業在能源互聯網時代有能力采集全方位的生產生活大數據,例如通過智能家居就可以獲知細化到具體用電器的用戶家庭能耗曲線,并根據相關性作出未來不同時點的能耗預測。
依靠服務出口,互聯網企業可以有效地將能源互聯網產生的能源大數據在互聯網大生態圈中服務化和產品化,最終商品化,比如,企業的電力消費數據可以作為征信材料在互聯網金融服務中被商品化,個人的用能數據則可以通過各種消費服務被商品化。
而對于傳統的能源電力生產和配售企業來說,很難通過用電終端采集到能源電力消費大數據,同時,將能源電力大數據商品化的空間也很小,最多做到發電設備的出力優化,及部分用電設備的需求側管理。在未來,數據將是新的能源,但是只有基于互聯網生態的大平臺才能夠吃干榨盡這種數據能源。
互聯網巨頭劣勢能源行業專業性難以逾越
作為一個關乎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行業,可靠性、安全性、強壯性一直是能源電力行業追求的最高目標,互聯網企業沒有相關專業背景和人才隊伍,很難駕馭這個行業。
此外,能源電力行業的體制限制也是重要壁壘,能源電力行業在中國一直實行專營制度,很多細分板塊以壟斷為主,因此,在體制松綁前,互聯網企業很難直接涉足這個行業。
權衡優劣勢,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參與能源互聯網盛宴最好的方案就是同能源電力企業合作,而不是捋起袖子,獨自下場參與競爭。
解決之道未來將形成聯盟間競爭
由于互聯網企業的開放性和扁平化,能源電力生產和配售企業通過互聯網企業的平臺,能夠直接和終端消費者互聯,有效減少信息傳導和服務遞送的層級。同時,通過和互聯網企業合作,能源電力企業還可以有效降低獲取新用戶的單位成本,以及保持現有用戶忠誠度的維系成本。
在能源互聯網時代的產業鏈中,能源電力企業仍然會占據能源電力生產的源頭,以及輸配運輸的中間環節,但是最后的分銷和服務,很有可能會由互聯網企業提供,這也符合能源電力企業的重資產投資基因和互聯網企業的輕資產服務基因。
未來能源電力行業的競爭將是由能源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形成的聯盟之間的競爭,比拼的不僅是電力裝機規模、電力輸送通道容量,還有消費者服務體驗,以及互聯網生態圈的規模。
目前在發電端已經出現了類似的趨勢,自從陽光電源和阿里巴巴合作之后,類似的能源企業+互聯網或者ICT企業之間的合縱連橫屢見不鮮,比如東方日升+清華紫光,愛康科技+華為,林洋新能源+東軟等等。
能源電力企業已經意識到,只有插上互聯網和ICT的翅膀,才能在堪稱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互聯網+”時代展翅高飛。不過要想插上這對翅膀并非易事,雙方合作最大的困難就是能源企業和互聯網企業之間缺乏互相了解,雙方訴求也難以直接對接。
趨勢展望能源企業也能催生新BAT
互聯網是個快速迭代的行業,也是真正用戶導向、服務導向的行業,同互聯網企業成功嫁接之后,能源電力企業也可以吸收互聯網企業的用戶導向、服務導向、創新導向的優秀基因,進而進化為真正的能源互聯網企業。
在這方面,遠景能源和全民光伏是其中的典范。
遠景能源吸收了大量互聯網和ICT人才,并且同互聯網企業有著深入合作,因此,遠景能源的阿波羅平臺和格林威治平臺堪稱是能源互聯網的標桿產品,遠景能源還在構建全方位的能源互聯網生態圈。
同時兼具能源和互聯網基因的,還有一些植根于能源電力行業的創業者,他們正在根據行業的特點和用戶需求,量身定制基于互聯網的應用,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全民光伏,他們的創始團隊發現分布式光伏電站這個市場有些非常明顯的痛點。
一方面是投資商需要適合建設光伏電站的優質屋頂及用地,另一方面是有眾多擁有適合建設光伏電站的屋頂、用地的資源擁有者找不到匹配的投資商,電站開發的信息不對稱造就了資源對接的需求,于是全民光伏在此刻恰到好處地橫空出世。
未來的產業格局將從“能源+互聯網”進化為“能源互聯網”,類似遠景這樣兼具能源和互聯網基因的平臺式企業,最有可能成長為能源互聯網大時代的BAT,甚至可能對BAT產生跨界威脅。在“互聯網+”時代,一切皆有可能。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在于過去成功經驗的重復,而在于對于未來大趨勢的精確把握。(作者曹寅為能源領域專業研究人員)
責任編輯:滄海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