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聯網到底“聯”起什么?
在可預見的未來,在中國這一片古老的土地上,數百萬的中國人將可以在家中、辦公室和工廠里生產自己的可再生能源,并通過‘能源互聯網’實現綠色電力的共享,正如我們現在創造并實現信息的在線共享一樣
“在可預見的未來,在中國這一片古老的土地上,數百萬的中國人將可以在家中、辦公室和工廠里生產自己的可再生能源,并通過‘能源互聯網’實現綠色電力的共享,正如我們現在創造并實現信息的在線共享一樣。”這樣的“預言”并不遙遠。在互聯網之風勁吹的背景下,能源領域也正跑步向前擁抱互聯網。
推動能源互聯網建設的方向逐步明晰。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通過互聯網促進能源系統扁平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節能減排。加強分布式能源網絡建設,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促進能源利用結構優化。加快發電設施、用電設施和電網智能化改造,提高電力系統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可靠性。
業內專家曾鳴分析,能源互聯網建設的重點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實現多種能源之間、能源供需雙側的充分協調互動,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二是實現集中式能源開發與分布式能源開發的相互融合,提升清潔能源的接納能力,提升傳統化石能源開發利用的精細化程度,提升系統的清潔低碳發展水平。三是讓用戶在不同能源種類上具備自主選擇權,在用戶端形成更為廣泛的需求側響應行為,配合分布式能源的開發利用,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能源互聯網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運行效率方面已取得進展。中國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巖介紹,通過信息采集、智能控制等技術打造的機器互聯網,使風電場、光伏電站成為與傳統電廠一樣的高效可靠電源。目前風電場已經能夠做到根據采集的數據預測機組所處環境及可能發生故障,進而給出預防性運行策略和維護方案,優化了發電量,降低了故障停機檢修時間,提高了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性能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