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能源互聯網定位問題的思考
能源互聯網是國家互聯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對能源互聯網的理解有一種傾向,將其等同于電力互聯網或分布式電力互聯網。筆者認為,能源互聯網的概念不應是單純電網或電力+互聯網,而是要在深刻理解互聯網
三是能源泛在(互聯網思維之流量思維與社會化思維)。今后伴隨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發展,以及儲能技術、電動汽車(可簡單理解為移動儲能設備和電源)發展,不僅常規能源分布廣泛,新能源和各類能源存在形式也將變得異常廣泛,人人都是能源提供者和消費者,都可以參與到能源產業鏈中來。從長尾理論出發,如此泛在的能源存在,給運用流量思維和社會化思維將邊際成本打到趨零的商業模式帶來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四是供應鏈線上線下一體多元化(互聯網思維之平臺思維)。能源實際也是一種商品,其供應鏈從傳統的線下單一點對點,向線上多需求、多來源轉變,應是未來能源互聯網一大顯著特點。首先拿常規一次能源來說,近兩年,伴隨互聯網春風,找煤網、易煤網、氣頭網、麥安集等煤炭、天然氣等資源垂直B2B電子商務平臺誕生,這類平臺旨在打造集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為一體的“能源資源淘寶”;相信今后伴隨能源互聯網的不斷深入,不僅一次能源供應鏈的互聯網改造更加充分,“電能淘寶”,或多種能源形式的供應鏈互聯網化將會逐步實現。
五是服務體驗(互聯網思維之極致思維,服務即營銷)。互聯網講究的是打造讓用戶尖叫的產品,而在能源互聯網領域,只有改變能源生態鏈上的配套服務,才能給用戶極致體驗。比如,在常規能源領域,基于對用戶使用煤炭資源的用途,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思維,按其最佳發熱量、灰分、硫分進行尋緣并配煤銷售,服務其能源資源高效再加工和轉化。再如,從二次能源電能角度,基于高度信息化的基礎設施,以及大數據分析技術,售電企業可以針對不同電力消費群體的用能習慣進行分析,來制定針對不同消費群體的個性化用電服務模式,同時用戶也將有更多的用電模式選擇。
綜上,能源互聯網實際是運用互聯網思維對整體能源生態進行改造,而非單一能源形式。希望各界人士在研究能源互聯網問題時,以更加開放、更加包容、更加協作的態度去重新審視我國的能源互聯網,也希望國家在研究出臺能源互聯網政策時,有一個全面而又完整的能源互聯網視角,這將有助于未來我國能源產業健康、高效、綠色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