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聯網背景下 未來的售電企業應當如何開展業務?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同時還在工作總體部署中著重指出要推動能源革命。互聯網+行動計劃和能源革命,兩者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能源互聯網這個新名詞,引起了社會
能源互聯網之所以能夠與電力市場更好地對接,促進電力市場的發展和完善,主要是因為能源互聯網提供了一個信息流和能量流自由流動的開放平臺。傳統電力系統的垂直剛性結構被扁平化能源互聯的新型能源供需結構所取代,而對等互聯使得電力市場參與主體得到極大的豐富。一方面,系統將擁有更多的資源協調系統整體的優化運行;另一方面,參與主體的普遍化使得電力市場的交易范圍得到擴展,新的交易品種和商業模式將會引導電力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此外,能源互聯網所具備的先進的電力電子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輸電技術以及能量管理系統,使得電力網絡能夠更好地滿足電力市場交易的要求,同時能夠保證整個能源系統經濟安全運行。
綜上所述,能源互聯網不僅是推動能源革命的關鍵,同時也能夠規范電力市場化進程。
建立售電側市場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在能源互聯網背景下,我國建立售電側市場要解決哪些關鍵問題?售電機構又是如何盈利的呢?
我國售電側改革目標是要實現一個競爭性的售電市場,從而提高市場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提高電網運營效率和供電服務水平,應考慮逐步放開售電側市場,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采用相適應的操作思路。通過售電側市場的逐步放開,構建多個售電主體,放開用戶選擇權,形成“多買方—多賣方”的市場格局,構筑“放開兩頭、監管中間”的行業結構,建立政府監管下的電力市場體系,進而提高效率和服務質量,最終實現增加全社會福利的目標。
未來,在后續市場設計過程中還需研究和解決以下幾個具體問題:
第一,研究如何將需求側響應資源引入到售電側市場。使終端用戶真正有能力、有可能、有動力選擇供電商,充分利用不斷進步的智能電網技術,為用戶提供更為個性化的用電方式。
第二,研究如何讓新售電機構有激勵并且有義務為用戶提高用電效率、優化用電模式、增加清潔能源消費比例,并且優化整個電力系統用電負荷曲線。未來新的售電機構不能通過采用“增供促銷”的手段來盈利,而應該通過競爭出售用電(節電)服務,也就是為用戶提供一種稱之為“綜合能源服務解決方案”的盈利模式來盈利。政府對于售電機構的監管與考核應該是用戶的用電效率、用戶單位的用電效益等指標,而不是用電量。對于提高用電效率的售電機構要給予獎勵,反之則要懲罰。如果通過售電側放開,引入競爭機制能夠促進用戶節電、提高用電效率、節能減排,比目前壟斷下的節能減排更有效率,那么電改才算成功了。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